
攻擊性行為是幼兒比較常見的問題行為之一,也是被很多家長和老師忽視的問題,在家長的眼中,孩子們的攻擊性行為往往會被認為是小孩子的淘氣行為。但恰恰是這種忽視,對孩子的成長和發(fā)展帶了一定的負面影響。在此,給各位考生就幼兒的攻擊性行為進行詳細的解讀。
一、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表現(xiàn)
在幼兒園中,特別是年紀小的幼兒攻擊性行為尤為明顯,一般表現(xiàn)為咬傷其他小朋友,推搡或踢打其他小朋友。稍大一點的幼兒會采取語言上辱罵加行為上的攻擊。另外,攻擊性行為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,一般男孩的攻擊性比女孩更突出,男孩受到攻擊后,會急切地去報復對方,如果任其發(fā)展到成年,這種攻擊性行為就可能轉化為犯罪行為。
二、攻擊性行為產(chǎn)生的原因
1.幼兒自身的原因
由于幼兒的身心發(fā)育不完全,以自我為中心,不會管控自己的情緒,也不會與人相處與交往,想得到某個東西或者自己認為是自己的東西被他人占有的時候,就會用攻擊性行為去反抗。
2.家庭原因
在幼兒時期,家長的嬌寵放縱,導致孩子占有欲旺盛,稍不如意就以“攻擊”的手段來發(fā)泄不滿情緒,甚至發(fā)展到以攻擊他人為樂趣的地步。
三、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及解決對策
攻擊是宣泄緊張、不滿情緒的消極方式,對幼兒良好的性格養(yǎng)成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(yǎng)都有著極大的危害,必須予以糾正,通過早期合理的教育預防或減少這種行為的發(fā)生。
一方面,教師要積極引導教育。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兒童觀,面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應正確看待,給予幼兒更多的包容與溫暖,積極引導幼兒正確發(fā)泄情緒。例如,消耗能量,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時,可以帶他去跑步、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;同時,可通過多種方式培養(yǎng)幼兒的興趣愛好,如繪畫、音樂,以此來引導幼兒通過從事此類活動來轉移注意力。此外,教師還可以通過互相交流與分享對幼兒進行教育。例如,讓沒帶玩具的幼兒和帶玩具的幼兒一起玩,體驗分享的快樂,并合理分配材料和場地,維持一個穩(wěn)定的環(huán)境和秩序。
另一方面,與家長形成合力。教師要引導家積極改進育兒的觀念和方式,引導幼兒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,學會分享,并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培養(yǎng)幼兒正確交往的態(tài)度,教會幼兒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,對幼兒的無理要求絕不姑息遷就。
綜上所述,在面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的相關問題時,考生可以借鑒上述內(nèi)容充實自己的答題內(nèi)容,選取適合的語句或者內(nèi)容作為答案的一部分。
公司地址: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(qū)五四東路531號 市委黨校11樓 網(wǎng)站備案:冀ICP備2021011438號-1
Copyright:明職教育 聯(lián)系電話:0312-5886940 15512259015 咨詢QQ:2681459952